超级福利 http://cc.muxiangchang.com “厦门地铁成精了!” 最近,打着呵欠迷迷糊糊把自己运上铁皮车厢的市民李女士,一抬头猛然发现: 电子屏幕上,竟然在实时滚动播报着她的内心os。 “扭曲上勾拳!阴暗的下勾拳!尖叫左勾拳!右勾拳爬行!” 惊得李女士虎躯一震,仿佛被施了读心咒般,在外裸奔、一丝不剩。 这是厦门地铁2021年就开通了的“树洞”投稿栏目, 李女士不是第一次注意到它了。 只是去年,它的画风还是 这样的↓↓↓ 不努力你背井离乡干吗,当卧底吗? 这样的↓↓↓ 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 以及这样的↓↓↓ 希望在春天发芽的不只是植物,还有我们那些坚持和好运 当时网上还有人说,“厦门地铁的树洞栏,让我得以窥见好多陌生的爱情、和永恒的遗憾。” 然而短短一年,所有的励 志鸡血和蜜语甜言,仿佛都一夜间蒸发。 如今投稿的全是打工人,弹幕清一色的“黑化”—— 原因无他,早八。 via @河外星系猪猪 就像是 工作第一天时还热情如初恋,然后在后来的打工 生涯里逐渐陷入疲乏、乃至怨念。 作为“发疯文学”最苦的分支,这批在网上异军突起,四处播撒“早言早语”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名字: 早八人。 早八人,早八魂。 曾经,早晨7:25就要穿过寒冷的校园,去教室上早课的大学生们满怀热情。 因为他们相信,上了班,摆脱了学(早)业(八)的烦恼,就能化身一名光荣的打工人。 然而毕业后,他们却发现,这种上学时专用的词汇早已泛化到了打工届。真相是: 一日早八人,终身早八人。 只不过原来八点上课,只需要把自己从寝室运往教室; 如今八点上班,却要把自己从三十公里外的出租房,运往公司。 用网友的话说,虽然厦门地铁的树洞上,那些重影的弹幕—— 通过艺术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一个打工人,被早八折磨后紊乱的精神状况。 但也不过是它带来的众多不可磨灭的、伤痛中的一角。 事实上,“早八文学”早已遍布各大社交平台。 比如说,马景涛戏剧文学鉴赏研习所。 你甚至可以从这些文字中,轻易推断出背后的早八人是谁。 “真是个寒风刺颅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耻骨坐骨腓骨跗骨听小骨的日子!” 用“报骨名”花式天气预报,提醒大家气温骤降、注意保暖,如此之专业,基本是一名医学高材生。 太贴心啦,把每块骨头都照顾到了 加班到凌晨第二天还得早八,一个月工资不超过5K,大概率是刚毕业不久的设计狗。 新媒体公司高管,有房有车有家庭,但每天还得早八。 三年没有一天睡觉超过6小时,困到发昏的,这是一名二胎家长。 不过最后这位大哥会被踢出群聊——因为他自己有车。 在大多数早八人眼中,没有在早上用钢铁般的意志、一百八十个心眼子、迈过通勤路上的重重险境,把自己成功送上地铁的, 统统不配叫早八。 早起,是早八人的第一道坎。 开头提到的李女士,每天8点要到单位,因此6:50就得准点起床。 为了早上不赖床,她工作日睡觉从不拉窗帘,已经坚持了三年。 “阳光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最怕阴雨天,因为根本起不来。” 你问她,不拉窗帘晚上不会亮瞎? 李女士回答, “工作了一天,晚上那么累,开着灯我都能睡着。” 据说韩国因为光污染太严重,很多人每天只睡4小时,依然能清醒地起床。 对睡眠免疫,宛如行走的机器。 从地球上端俯瞰,那里一片灯光笼罩。 而如今,“早八人”李女士早已走在了他们的前端,实现了自然醒自由。 早起就像杀人头点地,真正令人痛苦且暴躁的战役,还得是通勤。 因为往往要求早八准时上班的公司,都有更严苛的打卡考勤制度。 据最新的《2022年城市通勤检测报告》,李女士所在的厦门,已经全国职住分离度最低、年度唯一通勤距离没有增长的城市。 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中,超1000万打工人,单程通勤超过1小时。 在“大厂”上班的95后十三,住也住在大厂。 只不过,前一个大厂在望京,北京三环内; 后一个大厂在河北。 住的小区名更有早八气息,叫“早安北京”。 在他看来,脱口秀演员邱瑞曾抱怨的,什么“家到公司倒四班地铁,到河北倒两班”,那都不叫事儿—— 跨省通勤才是真英雄。 每天换乘三班地铁,再挤也得上。 不管起床时多困,到了地铁站也能瞬间长出一百个心眼子。 因为抢到一个座位,就意味着这一路上,你就可以补上长长的一觉。 为此,他早已掌握了一门神秘的学问—— 地铁座位学。 挤上地铁第一眼,先扫视四周抿一波面像,是他大学时玩“狼人杀”游戏打下的基础。 俗话说,坐地铁也是有规矩的。 满座的时候, 所有站着的人都是替补, 这个时候站在过道中间的,就是替 补里的首发。 运气好的话,十三能挤到过道中间的位置,然后一个看起来蠢蠢欲动、时刻要挪屁股的“坐客”,站在他前头。 再在他起身的下一秒,眼疾手快抢到座, 成为那个全场最耀眼的“抢板凳小冠军”。 尽管更多时候,人家只是一个姿势坐累了,换个姿势松动下筋骨,又或者书包带被旁边的人压住了,动手抽抽出来。 有一次,十三还在地铁里遇到了同事, 并被科普了“车厢学”: 也就是几号车厢换乘,下来就是换乘口,可以最快赢在起跑线,成为走在最前头的人。 真正的早八人,早已在地铁上,把一百种学问研究明白了。 via@骏儿要加油呀 但十三来不及细细琢磨,因为下了地铁,他还要骑一段共享单车。 一路连跑带赶,才堪堪打上卡。 这就叫早八人的“生死时速”。 十三不是没听网上的专家提过建议,关于年轻人别花太多时间在通勤: “与其花2小时上班,不如搬到公司附近,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 也看过一些统计数据,什么通勤时间超过1.5小时,幸福感就相当于降薪19%。 但他算了一笔账, 比起望京的房租,还不如降薪19%呢。 “大不了,我到公司再午睡。” “我住得远,是因为我喜欢吗?” 在浙江某国企上班的章鱼,看到厦门地铁树洞时,乐得笑出了声。 因为它几乎100%还原了她的内心独白。 每天问候一百遍早八,恨透了上班,但每天叮铃铃,闹钟一响,就得按时按点起床。 在有限的时间里,逼迫自己变成无情的打工机器,占据了她生命的5/7。 因为一旦错过那班7:05发车的地铁,她就等于错过了全世界—— 单位迟到要扣钱,而且扣很多。 有一次,章鱼实在没赶上车,最后干脆在工作群里发起了请假。 不然迟到超过3次,月底还会被通报,出现在迟到名单上。 “全勤奖事小,至少保住了尊严。” 讽刺的一点是,章鱼发现8:30上班,8:31打卡系统就会算你迟到,变成一个X号。 但你晚上一点下班,它也会告诉你“正常”,显示一个绿色的勾。 早八人即便迈过重重危机,准时准点成功到达了公司,早八人还得打起精神,扮演好一个打工人。 所以,你会看到在十条”早八文学“的吐槽集中地里,还夹杂着三条求推荐 “早八咖啡” 的信息。 作为早起的践行者,一个合格的早八人血液,是由冰美式构成的。 章鱼每次上班,都会先在地铁里提前点好外卖,到单位楼下后直接从外卖柜取走。 有一天,她着急忙慌间又要喝美式,又要喝中药。 结果发现,很好,不错, 中药比咖啡好喝多了。 男孩第一次喝冰美式秒变脸,via @潇湘晨报 美式喝起来一股洗烟灰缸水的味道。 但早八人已经发明了小技巧: 只倒一点点水,然后喝药一样直接闷头喝,苦得一激灵,喝下去就是鸡血飙升马上精神。 里子做足了,面子也得支棱起。 某书上,还有不少早八人分享“早八妆容”。 精髓是10分钟一个伪素颜。 关键词是润色遮瑕提亮,消肿、遮红血丝、 遮 黑眼圈、遮眼袋。 还有因为熬夜 上火,嘴角刚冒出 的新痘。 一个熬夜后的早八人,不化妆出门就跟露了底裤一样心虚。 从 脸上就看出睡眠不足造成的损耗。 早八人的丑,多半是累出来的。 让人老三十岁,多少早八人否认那个自己: “早八的不是我,我不认。” via @网恋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早八人的三头六臂。 网上居然还有那种话题,什么“早八人的一周穿搭|OOTD”。 在生死时速里,早八人还能做到一周穿衣不重样,谁比谁卷。 想起呼兰曾经上打趣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刚毕业、太年轻,被老板一根胡萝卜吊着,干得贼起劲: “我觉得再多上几天班,我这个弟弟就会发现老板在骗他,然后变得虚无,然后认为全天下老板都是骗子,最后成为一名诗人。 ” 而厦门地铁只是一个发疯新舞台。 无数对着空气打行军拳的早八人们,在这里大施拳脚,从诗人到段子手。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早八人”十三不会再创作早八文学了。 因为最近,他发现了一个摆脱早八的大杀器: 在一次加班通宵睡公司后,他被早上第一缕阳光唤醒,内心竟闪过一丝小确幸: 这一波,不仅省打车费还省房租,省通勤时间,简直一箭三雕。 “只要我不回家,我就不用早八。” via @一条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神池百事通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